隔离措施包括哪些,标准预防的三种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的要求与措施有哪些?

  1. 严密隔离凡传染性强, 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严密隔离, 切断其传播途径: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如霍乱、鼠疫、SARS(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 。 隔离措施为:
    1.患者应住单间病室, 通向走廊的门窗须关闭 。 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 室外挂有醒目标志 。
    2.禁止患者出病室, 禁止探视患者 。
    3.接触患者时, 必须穿隔离衣、鞋, 戴口罩、帽子, 必要时戴手套 。
    4.消毒措施务须严格 。
    5.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1次/d 。
    6.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
  2. 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飞沫)短距离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如流感、流脑、麻疹等 。 其隔离措施为:
    1.同种患者可住一室 。 通向走廊的门窗关闭, 防止病原体随空气向外传播 。
    2.接触患者时戴口罩, 并保持口罩干燥, 必要时穿隔离衣 。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4.用紫外线照射或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1次/d 。
    5.为患者准备痰杯, 口鼻分泌物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
  3. 肠道隔离:肠道隔离适用于由患者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传播的疾病, 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 其隔离措施为:

    1.不同病种患者最好分室居住, 如条件不允许时, 也可同住一室, 但必须做好床边隔离, 每一病床应加隔离标志 。
    2.患者之间禁止交换书报及用物槿互赠食品 。
    3.接触不同病种的患者时, 应更换隔离衣, 消毒双手 。
    4.病室应有防蝇设备, 保持无蝇、无蟑螂 。
    5.患者的食具、便器各自专用, 严格消毒 。 剩下的食物或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
  4. 接触隔离: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 其隔离措施为:
    1.患者应住单间病室, 不接触他人 。
    2.接触患者时, 须穿隔离衣, 必要时戴手套 。
    3.如手有破损, 不宜护理此种患者 。
    4.凡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 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等均应先行灭菌处理, 然后再行清洁、消毒、灭菌 。
    5.被患者伤口分泌物污染的敷料应焚烧 。
  5. 血液一体液隔离:血液一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 隔离措施为:
    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 。
    2.为防止血溅, 应戴口罩及护目镜 。
    3.若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衣服时, 需要穿隔离衣 。
    4.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 。
    5.注意洗手, 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被污染, 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 接触另一个患者前也应洗手 。
    6.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 应装入标记污染袋, 送出销毁或消毒处理 。
    7.血液污染的室内表面物品, 立即用5.25%氯酸钠溶液消毒(含有效5000~10000ppm) 。
  6. 昆虫隔离: 昆虫隔离适用于由昆虫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等 。
    1.病室应有蚊帐及其他防蚊设施 。
    2.斑疹伤寒患者入院时, 应经灭虱处理后, 才能住进同病种病室 。
  7. 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亦称反向隔离 。 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 如严重烧伤患者、早产婴儿、白血病及脏器移植患者等, 隔离措施为:
    1.患者住单间病室或隔离单元内 。

    推荐阅读